近日,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法院、渝北区人民法院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人民法院通过跨域联动执行机制,成功执结一起历时数年的跨省“骨头案”,不仅兑现了当事人合法权益,更以鲜活案例彰显了司法协作在破解“执行难”中的关键作用。
\n2022年12月,宣汉法院判决范某偿还胡某借款本息6.9万余元,判决生效后,范某未主动履行,胡某遂于2023年2月向宣汉法院申请执行。执行过程中,范某长期隐匿行踪一直未现身,胡某也无法提供范某下落。
\n“范某是云阳本地人,看一下这个案件能否突破……”2025年5月,宣汉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与云阳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进行电话沟通,就案件情况进行详细沟通。次日,宣汉法院通过川渝执行协作平台向云阳法院发起协助请求,云阳法院于当天启动司法协作快速响应机制,联合公安部门锁定范某活动轨迹在重庆渝北某小区一带。经过干警提前走访物业发现,该小区2栋某房屋登记在范某弟弟名下,2月份还在缴纳物业费,与物业确认后,确定范某最近居住在该小区。
\n5月21日凌晨,云阳法院执行干警在渝北区某小区精准布控,将范某当场控制并带至渝北区人民法院调解室。在长达两小时的沟通中,范某仍以各种理由推诿,拒不配合执行工作。鉴于范某逃避执行的恶劣态度,云阳法院依据协作机制,立即联系宣汉法院执行局通报情况。10点12分,两地法院在渝北区法院顺利完成案件材料交接及被执行人移交手续,宣汉法院依法对范某作出司法拘留决定。
\n在宣汉法院羁押室内,执行法官展开“心理攻坚战”,详述联合惩戒措施的严厉性。面对司法拘留15日的威慑,范某心理防线逐步瓦解,最终主动提出履行方案。经协商,范某当场支付3万元欠款,剩余款项分期履行,双方达成和解。
\n此案的圆满解决,得益于川渝两地法院构建的“执行事务中心”协作体系,通过“委托执行2小时响应、重大案件4小时抵达”的标准化流程,实现跨域执行无缝对接;依托“法院+公安”联动机制,破解“查人找物”核心难题;以司法拘留为震慑,以柔性执法促和解,形成“技术赋能+制度保障+人文关怀”的执行闭环。
\n据了解,从“机制对接”向“实体融合”升级,川渝司法协作通过机制创新,将跨域执行从“纸面协议”转化为“实战利器”,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数据显示,自协作机制运行以来,川渝跨域执行案件平均办理周期缩短40%,执行到位率提升25%。另一方面,此案探索的“大数据追踪+快速响应+联合惩戒”模式,为破解全国性“执行难”问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川渝方案”。
\n重庆法治报通讯员 何楚琰 记者 罗翠
\n原标题:失信人玩“躲猫猫” 跨域协作结案款 川渝两地三家法院联手破解执行难题
股票配资行情,股票配资资讯第一门户网站,股票配资知识联系方式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